09/09/28 香港Day3

 

     

Day3的重頭戲,主要就是挑戰米其林餐廳。會挑中這家(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米其林二星的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其料理偏法式。其實原本是屬意偏向港式料理的米其林餐廳,不過,港式的米其林餐廳似乎沒有香港本地港式飲茶來得道地。這次,我很任性的定了本日的dress code 為:Chanel,黑、白風。(過後來有因為阿堅的抗議,小小放寬到黑、白、藍 )。可能是dress code的關係吧,Day3的照片看起來都特別有氣質,嘿嘿。

   

位在香港置地廣場裡的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和Day2 的晚餐CAFEDECO 一樣 ,讓人猶如置身迷宮般。相較於峰景餐廳(CAFEDECO) 擁有俯瞰香港城的核心價值,在米其林二星光環下的 香港的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顯得時尚許多,氣質倒有些像 Anne Hathaway 在The Devil wears Prada 中出席Runway anniversary 的驚豔,時尚的令人為之一振。

1805554268.jpg   以下為香港米其林評鑑餐廳

***香 港 3 星 級: 
Lung King Heen 龍 景 軒 


**香 港 2 星 級: 
Amber
Bo Innovation
Caprice
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Day3
Shang Palace 香 宮
Summer Palace 夏 宮
T'ang Court 唐 閣

*香 港 1 星 級 :
Fook Lam Moon (Wanchai) 福 臨 門 ( 灣 仔 )
Forum 富 臨
Hutong 胡 同
Lei Garden (IFC) 利 苑 酒 家 (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
Lei Garden (Tsim Sha Tsui) 利 苑 酒 家 ( 尖 沙 咀 )
Ming Court 明 閣
Petrus 珀 翠
Pierre
Regal Palace 富 豪 金 殿
Shanghai Garden 紫 玉 蘭
The Golden Leaf 金 葉 庭
The Square 翠 玉 軒
Tim's Kitchen 桃 花 源 小 廚
Yung Kee 鏞 記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簡介: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意思為"侯布匈大師的創意料理台",餐廳將不同食材和諧交融,採用傳統精製烹飪方式,以最好的食材創造出獨特的法式料理。而且為了讓更多人可以品嚐創意的料理,還在非用餐特定時段提供Unique Menu,讓客人可以嚐試兩道創意料理 (提供小份量試吃品嚐) 試吃後再點餐。正式用餐時間除來提供單點料理外,另外推出較便宜的套餐(Menu Club),提供來自各地的老饕,體驗米其林星級的特色餐點。

 

 

【開胃菜 】 L'Amuse-Bouche,運用了"分子料理"的概念,將上等的食材製作成如同高級飯店常見的慕斯蛋糕杯。

看似慕斯蛋糕杯的開胃菜,其實是溫熱的開胃菜。底層是化成軟顆粒狀的鵝肝醬,中間是南瓜泥,上層是畫成泡沫狀的魚子醬,吃起來鵝肝與魚子醬的鮮味、南瓜的甜味,各自在口中呈現,口味搭配相當不錯,上層泡沫有如加了鵝肝鹹味的奶泡。 

  

 

  

 1805554268.jpg  本次餐點簡介:

 

【法式料理,前菜之一 】

 

  

【法式料理,前菜之二

 

  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環境簡介: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Hong Kong,是Joël Robuchon(侯布匈)在1996年離開原本開設的巴黎米其林三星餐廳後,另外創立以大師名字為名,繼巴黎、紐約、倫敦、蒙地卡羅、東京等世界頂尖大都市開設的連鎖法式餐廳後,2006年在香港開設分店,並於2008年摘下米其林兩顆星,Robuchon大師在世界各地的餐廳連鎖,幾年來總共獲得了25顆星。室內裝潢以紅黑兩色搭配柔和的燈光,簡捷的桌椅布置很有日式的禪意,完全看不出是法國料理的餐廳。主要的用餐區域設計為包圍著開放式廚房(open kitchen)的吧檯區,類似日本壽司吧的料理台前餐桌。 

 

  

【紅黑色調為基底的吧台區 

 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總共分為兩區,一邊是吧台區,而另一邊是我們這次訂的的dinning table區。

    

【Dinning table區 

dinning table 這邊的餐點,主要是提供真正米其林師傅的料理。

價位上來說,也比較高。 

    

【法式料理,前菜附餐。既然是米其林星級的法國餐廳,服務當然也有所不同。雖然香港也講普通話,不過服務人員全程,幾乎大多使用英語交談,連菜單也僅有法文/英文。還好點菜本來就是公子的拿手絕活,所以除了甜點之外全都交給他一手包辦。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由於我們大夥想開香檳慶祝,卻又不太了解年份和香檳的種類,在服務員介紹之下點了一支"Fresh口感"的香檳(印象中當時是這樣介紹的),真的很好喝我非常喜歡

基本上,中午的Menu Club套餐,包含開胃菜(L'Amuse Bouche)、前菜(冷盤或熱盤)、主餐(魚類或肉類)、甜點、咖啡/茶。

 

 

【主餐一,煙燻烤鮭魚餐

  

 

【主餐二

 

 

【我的餐車任選的甜點組合。 不過太甜了,我還是比較喜歡台灣的甜點。

 

 

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的擺盤與創意美學: 

  

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在餐點上最讓我驚豔的,大概是在於創意、美學上吧。若是以IO的觀點來看,個人覺得很像是為了注重品質的頂端消費者,所進行的持續性創新。 

 

  

在用餐的時間,我觀察,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的服務員對於本身的工作,真的是具有高度的工作熱忱。從各個服務的細節,送餐點以及與顧客簡短的交談中 ,其實可以略窺一二。這讓我覺得,如果台灣的企業在商業的經營模式上,也能移植這樣的Business model那會替我們帶來多大的商機。企業是否成功,除了以" 如何解決顧客的需求" 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否進行持續性的創新。如果亞洲地區的規格能夠以華人的方式制定、領導(例如說有華人評鑑的美食餐廳),那麼,我們除了能夠擁有地緣、文化的優勢,更能具備先進入者的商機。而這些一切的一切,除了仰賴領導者的思維,更重要的是員工對於其工作本身,是否具備熱情。

這次的旅行讓我深刻感後到,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所缺乏的就是這樣的熱情。在這個 "招牌掉下,砸死滿是碩博士的社會" 支持我們面對工作,亦或是人生重大選擇的,往往是這樣的熱情。或許是過去教育體制讓我們受到侷限,而近年來的表面教改,讓這些表面上看似解放的思想成為了四不像。也因為這樣的根深蒂固,使得我們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缺乏自主性的思考,使得我們對於"偶像崇拜"的效仿 總是太過熱衷,卻缺乏實際持續的熱情。島國思維侷限了我們看事情的格局,讓我們很多時候我們面對事情,總是從眾的去跟隨,而不是在謹慎的思考下作出選擇。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各行各業,"趕流行" 在台灣,是件永遠不退流行的行業。也因此我們的產業在技術、品質、改良方面,總是落後西方國家而難有領導性的創新。

 

歷史的長河,隨著歲月遞嬗流成一卷卷的黃頁,成為記取教訓的題材或是茶餘飯後的詠嘆;但是台灣所面對的未來,卻不是憑藉著教科書上的豐功偉業,就能夠再創奇蹟。

 

 

 

 midori10.02.10@台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ammid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