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行銷資料

 

草創時期
1989年4月1日,創業起始,華碩的創業者們就將公司最初的突破點放在了並不被大多數人看好的電腦主板設計製造

技術一炮而紅
在八個月內開發出Cache386/33 與486/25的PC主機板,其486主機板與IBM和ALR同步推出。
當時IBM 與ALR是技術領導者,可以先取得 inTel的micro processor 的規格再開發mainboard。
當年童子賢帶著剛開發出的486 mainboard 去找intel 台灣分公司的總經理陳朝益測試成功。
其重要性足稱台灣躍登國際舞台的歷史關鍵大事。

領導人物
四位創業工程師,原本是宏碁資深工程師。
1994 年請過去在宏碁的頂頭上司施崇棠(Jonney) 出馬相助。童子賢形容他是[技術的偏持狂]。
在大陸,華碩的mainboard被資訊通訊稱為’金版’。

堅持品質
採取了的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方法——以“高品質”的產品定位來與市場中其他的品牌區分。
華碩就憑藉對產品品質近似苛刻的追求態度,領先的研發技術和快速的市場反應速度,打開了市場的影響力,並進而在全球範圍樹立了“華碩品質堅若磐石”的市場口碑。



華碩14年--從1000萬到2000億
14年的時間,堅持“崇本務實”的華碩已經發展為一個全球性的企業集團,在美洲、歐洲、亞洲多個國家設有11個分部和覆蓋全球的行銷網路。
華碩在世界各地的員工總數約4萬人,其中華碩設在蘇州工業園區的工廠就擁有3.3萬名員工。2002年,華碩整個集團的營業額達到了人民幣273億元,2003年的銷售額預計也將攀升至2000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500億元)。

鋒芒初露
1992年1月,華碩主板月出貨量第一次超過了30000片;1993年,華碩率先推出了世界第一片雙奔騰處理器的主板。
從1996年年底開始,來自國際一線廠商的主板代工訂單像雪片一樣向華碩飛來。短短的幾年時間裏,華碩發展的步伐就像脫韁的野馬,產品銷售遍佈了全世界,並迅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主板廠商。



技術本位
主板之後,華碩又把目光放到了顯示卡、光存儲以及網路通信等產品上。為此,華碩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資金構建了多個研究團隊進行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設計。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在一次採訪中表示,“華碩給自己產品的定位有一個要求,就是在生產製造、品質上超越日本人,在系統技術上超越美國人,再加上華碩的速度、彈性、效率和成本



眼光獨具
1996年,華碩的領軍人物施崇棠就認定,結合資訊技術、通訊及消費電子功能的3C整合產品將是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1997年,華碩正式向市場推出了自己的NB,由於在起步階段,這臺華碩的產品又厚又重。華碩副董事長童子賢回憶時說,不少同行多半都瞧不上,甚至引為笑談。由於華碩在筆記本領域最初的目標非常簡單,這臺扎紮實實地設計、開發、生產出的產品儘管出貨量小,但因為單價高,生產設備投資少、備料有限、不積壓庫存,結果第一年,居然小賺一筆。而通常來說,一家公司切入筆記本產業,兩三年內不可能贏利的。

設計領先
1999年,華碩領先業界推出全球第一台最輕、薄的全內置筆記本電腦;2000年,推出M8系列產品;2001年第三季度,IDC發佈的市場調查數據顯示,華碩的一系列筆記本已經在台灣市場佔據銷量第一的位置。
2002年,華碩推出的經典產品S1系列,甚至獲得了日本工業設計的最高大獎“G-MARK”(Good Design Award),後續的相關產品也接連獲得了號稱“世界工業設計奧斯卡獎”的德國漢諾威CeBIT電腦展覽會的工業設計“IF”大獎。

巨獅理論
華碩贏在「策略」。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很早就嗅到MB的微利時代已來臨。2003年起,將「非洲大草原」的生存法則應用至商場上,以「巨獅理論」(只重營收、不問毛利) 、「金鵝計畫」(降低成本)與「銀豹策略」(以創新技術迅速切進利基市場)三管齊下,奠定如獅子般的產業領導地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ammid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