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管理學 】1.2機構性社會

(1909-2005)    

Peter Drucker第一份工作為記者 之後是銀行工作者 

第一本著作是在16歲以德文著作 預測納粹即將襲捲整個歐洲

其anchoring之處  是在40歲時接到通用(GM) 汽車公司的總裁 

 將GM此大型組織改組成五個部分

依此Peter Drucker--寫下公司的概念

此書Peter Drucker是第一位以整體的(holistic)的角度 來看待管理的人 

在此之前  管理一直只是以各個面向獨自探討

ex:管理會計 銷售管理(selling) 財務管理(F.M) 

 此時的管理學只是一個專業或是一個function 而不是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來概括

 

日本戰後能夠快速竄起與 Edward 戴明 J Peter Drucker有很大的關係

日本的終生顧用制 (日本不需要失業救濟 這種社會安全的瓣膜 就在於其的企業設計)

其最令人尊重的是 peter在20~30歲期間開始 其所得90%皆捐給社會 

Peter Drucker 認為這是身為知識份子應有的典範

------

下是杜拉克的寫作中數個經常提到的觀點:

  • 對各種總體經濟學理論持懷疑態度。杜拉克爭論,沒有任何一個經濟學派的理論,能夠有效解釋現代經濟結構中的主要層面。
  • 將一切事物化繁為簡的強烈慾望。根據杜拉克的說法,公司傾向生產過多的商品、僱用多餘的員工(相對而言外包是較佳的方案)、和錯誤的投資。
  • 提出他所謂「政府的病態」。杜拉克提出一個表面上非意識形態的主張:政府無法、也沒有意願提供人民需要、或想要的創新服務,儘管他似乎相信這並不是民主體制中必然發生的情況。
  • 對「計劃性遺棄」的需求。企業和政府有一種人類的自然傾向:無視於明顯不再適用的事實,而對昨日的成功依舊念念不忘。
  • 對「科學管理之父泰勒長期地推崇,雖然杜拉克將他的職業生涯用於研究管理工作,而非分析藍領階級。他讚揚泰勒是第一位提出工作可以被切割、分析、再改進,這項重要觀念的人。
  • 社群意識的需求。杜拉克早期提倡「經濟人的末日」,主張個人對社群的需求可以在一個被創造出來的「植物群落」中滿足。稍後他承認植物群落的概念從來也沒有實現,並在1980年代暗示非營利組織內的志願者可能是社群的關鍵。
  • 目標管理:企業管理是在眾多需求和目標中取得平衡,而不是替某一機構給定一個目標。這個被稱為目標管理的概念首先在杜拉克的《管理實務》一書中提出。
  • 顧客導向:一個公司的主要責任是提供商品或服務給他的顧客。獲利並不是公司的目標,但卻是永續經營的必要條件!其他諸如對職員和社會的責任,則是為了能夠繼續執行公司的主要責任。


   美國商業周刊稱讚他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

Peter Drucker閱讀筆記

Peter Drucker參考書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ammid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